欢迎捧场照理说事之拍案惊奇。大家都知道这个俄罗斯和前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非常发达,这也是撑起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但是,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俄罗斯、包括前苏联除了生产的某些军用汽车仍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之外,其它的民用汽车几乎在国际市场上早就销声匿迹了。
年纪大一些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在九十年代之前,前苏联生产的伏尔加、拉达这些轿车在中国还是很常见的,虽然是有名的油老虎,舒适性也比较差,但是那时候在中国汽车本身都是个稀缺物种,那时候我们这些孩子能看到一辆轿车就感到很兴奋,很羡慕了,好像那时候也很少有人去嫌弃苏联轿车的这些毛病。
不过,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西方的合资品牌和进口汽车开始大量涌入中国,苏联车瞬间就从中国大地消失了。原因很简单,苏联车根本无法跟西方跟日本车相提并论,耗油、性能差、故障多、舒适性差,除了铁皮后点儿抗撞之外,几乎是一无是处。那很多人可能就会奇怪了,为什么苏联重工业那么发达,却造不好一辆民用汽车呢?这还要从苏联工业的工业结构和发展历史说起。
苏联自从诞生就处于一个险恶的国际环境当中,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就一直想要消灭掉这个布尔什维克的新生政权,而苏联本身从沙俄继承来的只是一个工业化尚未完成的落后农业国的底子,为了保护自己,苏联采取的策略是集中全部力量,全力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整个国家的重工业化建设。
苏联的这一政策的确非常奏效,咱们历史课本学过,苏联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的三十年代完成这个国家的工业化、电气化,建立起了一套庞大的重工业体系。这套体系在苏德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苏联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打败了居于世界工业顶端的德国法西斯,除了苏联人民的坚强意志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套庞大且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拖拉机厂生产的出来的坦克,粗糙的苏联战机,这些傻大黑粗的苏联装备,虽然不精致但却非常实用,特别是数量的优势替补了质量的劣势后,在战场上简直发挥出了奇效。
这种用数量弥补质量的打法,一直延续到了苏联解体。战后的美苏争霸中,苏联装备在大多数领域在质量上都逊色于美国,而在数量上或者块头上都优于美国,超级的核潜艇,比美国更多的洲际导弹,比美国多几倍的坦克装甲车,都是这个逻辑。
苏联本身的综合发展水平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的,为了跟美国对抗,集中了举国之力发展军事工业,这就造成民用工业领域的投入极少,整个国家的工业非常畸形,在民用工业技术上苏联跟西方差距远比军事工业大得多。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本身技术底子就落后,而苏联的计划经济又缺少市场竞争,那些民用汽车厂按照军工生产的那套逻辑,只是按照国家计划的数量把汽车生产出来就完了,根本不需要去担心有没有市场竞争力,消费者的体验如何,更没有动力去改善自己的产品。这一套逻辑放在苏联国内或者物资短缺的中国,还行得通,根本没有竞争者,有个车总比没有强,汽车只要生产出来就不发愁没人要。
然而一旦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跟那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上来的西方汽车厂商竞争,不用比就会败下阵来。今天的俄罗斯继承的是苏联的底子,他的民用车其实跟西方的差距比苏联时期小得多,进步很大,但是世界汽车市场格局早就定了,俄罗斯厂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改进技术拓展市场,要想从几家美日欧汽车巨头嘴里分杯羹谈何容易。
文章来源:《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lzgyxyxb.cn/zonghexinwen/2021/1007/928.html
上一篇:吴宣仪毕雯珺吻戏曝光,遭吐槽“工业糖精”,
下一篇:兰州上榜2021年国庆假期国内游热门十大目的地第